翼管神經切除術的機制在于切除鼻部的副交感神經,從而使鼻腔、鼻竇的血管處于收縮狀態,同時鼻分泌物及淚腺分泌大為減少。切除翼管神經以后鼻粘膜上皮細胞固有層水腫減輕,上皮也恢復假復層狀態,嗜酸粒細胞消失,肥大細胞脫顆粒減少。因此釋放出的組胺、肝素和5-羥色胺等介質也減少,術后變態反應激惹試驗可呈陰性。這些結果都是用于治療過敏性鼻炎、血管舒縮性鼻炎和鼻息肉的理論根據。
由于翼管位置很深,處于蝶骨翼突的根部蝶竇的外下方(圖1),上頜竇后壁內側,相當于鼻腔外側壁的后面并與此平行,翼管神經外孔呈漏斗狀。因此,臨床上要作翼管神經切除手術,操作很復雜,方法很多,且各有其優缺點。
...[詳細][收起]翼管神經切除術不適宜人群
1、 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
2、局部有感染灶、不適宜手術者。
翼管神經切除術術前
翼管神經切除術手術過程
文- 第1步
有經鼻腔、鼻中隔和經上頜竇手術三種方法。經鼻腔手術<br/> <br/> 經鼻腔手術因部位較深,手術可置于內鏡直視下進行。內鏡選用hopkins0°或30°視角鏡。<br/> <br/>
- 第2步
1.將中鼻甲后端向外骨折,或將中鼻甲后端切除使術野暴露寬暢。
- 第3步
2.于上鼻甲和中鼻甲后端之間,相當于鼻咽外側壁和頂后壁相交處,用彎形探針的鈍頭探及蝶腭孔,臨床上可見自蝶腭孔處有粗大的血管穿出,此為蝶腭動脈分布至鼻腔的血管分支。隨后探針固定此處作為標志。
- 第4步
3.用微型鐮狀刀在蝶腭孔后方,避開穿出的血管作縱形切開外側壁的粘骨膜,切口長達1cm。
- 第5步
4.先向前方剝離,目的是為進一步確認蝶腭孔的后緣。隨后橫向向后在骨膜下分離直達漏斗狀的翼管開口。
- 第6步
5.在內鏡的直視下,將翼管開口處的翼管神經和血管切斷,電凝固之。開口處放入骨蠟封閉,切口處貼明膠海綿,一般無須堵塞。<br/> <br/>
- 第7步
6.或看清后鼻孔外上壁,切開該處粘膜向后剝離找到翼管神經,切斷后用球狀電極行電凝固。<br/> <br/>
- 第8步
經鼻中隔手術<br/> <br/> 先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隨后在粘骨膜下向后剝離粘骨膜,直達蝶竇前壁,再向兩外側分離,達翼突的根部,即后鼻孔骨壁的后上方,距骨緣約1cm處,使可能到翼管神經孔的漏斗狀凹陷處。然后用電凝固針刺入翼管孔內破壞翼管神經。在良好的照明直視下有時可以看到翼管神經孔。<br/> <br/>
- 第9步
經上頜竇手術<br/> <br/> 此法先行上頜竇鑿開術,隨后去除上頜竇后骨壁,切開后壁骨膜,進入翼腭窩,尋找頜內動脈,結扎之。或用銀夾阻斷血流,防止意外引起出血。沿眶下神經找到圓孔,再從圓孔向內下方確定翼管神經外孔,將翼管神經切斷,并在翼管內電凝固。隨后縫合唇齦溝切口。后來nomura改進了這一方法,即將上頜竇后內角的粘膜向上翻起,暴露上頜竇后內角的骨壁。翼管開口即位于上頜竇后、內壁交角及內側壁中間部位的后方。去除上頜竇后壁近內角處和部分內側壁的骨質,用剝離器插入鼻腔外側壁的粘膜與上頜竇后內角的骨膜之間,在顯微鏡下于蝶骨體的前方尋找翼管開口,用電刀切斷翼管神經,并電凝固。nomura這一方法即不需打開翼腭窩。總之這兩種方法都比較復雜。
翼管神經切除術術后
翼管神經切除術并發癥:
暫無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