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穿刺術適應癥
胸膜腔穿刺術不適宜人群
胸膜腔穿刺術術前
胸膜腔穿刺術手術過程
文- 第1步
1.體位 患者多取坐位。面向椅背,兩手交叉抱臂,置于椅背,頭枕臂上,使肋間隙增寬;不能坐起者,可采取半臥位,舉起患側上臂
- 第2步
2.穿刺部位 穿刺選在胸部叩診實音最明顯部位進行,一般常取肩胛線或腋后線第7-8肋間;有時也選腋中線第6-7肋間或腋前線第5肋間為穿刺點。包裹性積液可結合X線或超聲波檢查確定。穿刺點可用蘸龍膽紫的棉簽在皮膚上做標記。
- 第3步
3.檢查穿刺針是否通暢,與穿刺針連結的乳膠管先用血管鉗夾住,準備穿刺。
- 第4步
4.術者左手固定穿刺點皮膚,右手持穿刺針沿肋骨上緣(若前胸穿刺,則為肋間中點穿刺)緩慢刺入至阻力突然消失,將注射器接上,松開血管鉗,抽吸胸液,助手協助用血管鉗固定穿刺針,并配合松開或夾緊乳膠管。 操作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有頭暈、面色蒼白、出汗、心悸、胸部有壓迫感或劇痛、昏厥等胸膜過敏反應;或出現連續性咳嗽、氣短、咳泡沫痰等現象時,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3—0.5ml,或進行其他對癥處理。
胸膜腔穿刺術術后
胸膜腔穿刺術并發癥:
1.血胸:可能因穿刺部位不正確,刺破肋間動靜脈所致,有時原因不明。處理:①如抽胸水過程中發現胸膜腔出血,應停止抽胸水。②向病側臥。③觀察病員脈搏、血壓、每小時1—2次,如4小時后無變化,即可延長觀察時間。④以后仍可繼續抽胸水。
2.氣胸:系針頭后皮管末夾緊,漏入空氣或因穿破臟層胸膜所致。處理:按氣胸多少加以處理。由于皮管未夾緊而漏入之空氣,盡量爭取抽出,因穿破臟層胸膜所致者,按自發性氣胸處理。
3.穿刺口出血:用消毒紗布按壓及膠布固定即可。
4.胸壁蜂窩組織炎及膿胸均為穿刺時消毒不嚴格引起細菌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療,大量膿胸可行閉式引流。
5.空氣栓塞少見,多見于人工氣胸治療時,病情危重,可引起死亡。
胸膜腔穿刺術術后護理:
抽液后患者應臥床休息,必要時復查胸透,觀察有無氣胸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