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肢體的原發惡性腫瘤,應早期高位截肢。病程早期,病變限于骨內,無遠距離轉移者可考慮腫瘤段切除,遠段肢體再植。
2.肢體嚴重感染(例如不能控制的氣性壞疽),或藥物和一般手術無法控制的化膿性感染并發嚴重敗血癥,威脅病人生命,不截肢不足以挽救生命者應及時截肢。
3.肢體嚴重而廣泛的損傷,無法修復或再植者,須當機立斷施行截肢術。
4.由于動脈血栓形成、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原因所引起的肢體供血不足,已有明顯壞死者,應截肢。
5.先天性多指(趾),可以截除。
6.肢體嚴重畸形影響功能,而矯形手術無法改進功能,在截肢后穿截假肢反能改進功能者,可考慮截肢。
...[詳細][收起]肩關節離斷術適應癥
肩關節離斷術術前
肩關節離斷術手術過程
文- 第1步
手術采用兩個切口,第一切口自喙突開始,沿三角肌前緣,到達三角肌止點后沿三角肌后緣至腋窩;第二切口自腋窩開始與第一切口相連接。
- 第2步
沿切口方向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在三角肌溝處顯露頭靜脈,將其切斷并結扎。將三角肌向外側牽開,顯露胸大肌在肱骨的止點腱,將其切斷后向內側牽拉,然后在喙突部位顯露喙肱肌和肱二頭肌短頭,在止點處將其切斷后向遠端牽拉。然后切斷三角肌止點腱。顯露并切斷腋動脈和腋靜脈,并將其雙重結扎。然后顯露并銳性切斷正中神經、尺神經、肌皮神經和橈神經。
- 第3步
將上臂外旋,顯露關節囊周圍的肌肉,切斷肱二頭肌長頭和大圓肌與背闊肌的止點腱,將三角肌起點腱做骨膜外剝離后,用骨刀切除部分肩峰,使肩部呈圓形外觀。然后將上臂內旋,切斷岡上肌、岡下肌和小圓肌的起點腱。再將肩關節極度外旋,切斷肩關節前方和肩胛下肌。顯露肩關節囊,從上到下切開關節囊,將肩關節脫出后,刮除關節盂軟骨,直到露出松質骨
- 第4步
創面用熱生理鹽水紗布壓迫止血5min,進一步電凝止血。生理鹽水沖洗后,將肌肉的殘端縫到關節盂,三角肌縫到肩胛頸的下方。切口內置入負壓吸引管,逐層間斷縫合切口
肩關節離斷術術后
肩關節離斷術并發癥:
1.出血及血腫形成
因大血管結扎不確實引起的大出血少見,但應高度警惕。術后常規床旁備一橡皮管止血帶。密切觀察敷料滲血情況。一旦發現大出血,要立即扎止血帶并急診手術止血。
2.幻肢痛
病人術后往往感到截除的肢體仍然存在,并有針刺感和麻木感,此種幻肢感可逐漸消退,并不影響配戴假肢。但少數有嚴重的幻肢痛,表現為整個幻肢難以忍受的疼痛,持續存在,尤其夜間更為明顯,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因此,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可采取針刺、理療和精神治療。也可行普魯卡因封閉或交感神經結切除術。
3.神經瘤及殘肢痛
神經斷端有神經纖維再生而形成神經瘤,它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病理現象。但大約只有10%的病人發生痛性神經瘤。可能與神經瘤受到骨端壓迫、周圍瘢痕組織包裹和瘢痕粘連有關。對于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手術切除神經瘤,并將殘端置入正常肌肉間隙內。
肩關節離斷術術后護理:
1.術后應及早鍛煉殘肢的外展和上舉功能,以防頑固性殘肢內收。
2.傷口內宜用膠管負壓引流,于術后48~72小時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