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疝氣手術即組織縫合法。把破損組織的邊緣直接縫合,或者把破損組織的上層組織縫合蓋住破損。這類手術被稱為張力修補術。張力疝氣手術就象輪胎破了洞以后直接用線縫起來,由于在縫合處存在張力(向兩邊彈開的力量),容易引起手術后的疼痛和復發。資料顯示,張力疝氣手術的復發率在10-15%。
...[詳細][收起]傳統疝氣手術適應癥
這類手術比較適合腹壁缺損較小的少年患者。
傳統疝氣手術不適宜人群
因為手術后疼痛感較強、復發率較高且病人復原時間較長,體弱者不適。
傳統疝氣手術術前
傳統疝氣手術術前準備:
減少活動或減低體重可暫時的舒緩癥狀。穿戴疝氣托帶(束腹帶)也可暫時的舒緩癥狀。
傳統疝氣手術手術過程
文- 第1步
利用一個比疝氣缺口更大的一體成型人工網片來修補并加強受損的腹壁缺口,整體構造包括上下兩層人工網片及一連接中軸,網具的中軸用來堵住疝氣缺口,上下兩層人工網片可貼覆在受損腹壁的內外側。
- 第2步
運用水壩修補的抗壓原理加強抗壓力,可擋住腹壁的壓力,不會導致腹壁拉力增加,減少患者術后疼痛與復發的可能性。
傳統疝氣手術術后
傳統疝氣手術并發癥:
陰囊腫脹
分為血腫和水腫,原因是術中止血不徹底,疝囊壁繼續分泌液體,而網片和腹橫筋膜或膜外存在一定的間隙,易造成血腫或水腫。預防辦法是術中精細解剖,徹底止血,小疝囊不予離斷,大疝囊離斷后殘端充分敞開,讓分泌的液體流出被皮下吸收或者是盡可能將遠端疝囊全部剝離,但應考慮術后睪丸缺血、萎縮的問題;術中止血非常重要,術后壓迫切口6~12小時。
切口漿液腫
指生物材料在術后體內早期發生的生物反應,表現為手術野的急性非細菌性炎性反應,并導致手術野組織水腫積液,隨著材料的技術發展,臨床上已較少發生;治療措施:早期用激素、抗過敏,并用高滲液外敷。
局部硬塊和異物感
引起的原因有網塞固定不牢致術后突出或部分突出;術中網片卷曲;成纖維細胞進入網片或網塞可造成局部硬塊;術后血腫短期機化吸收不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消失。
頑固性疼痛
傳統疝氣手術術后護理:
有1個大切口(長約6~8厘米),需住院7~10天左右,常規抗感染,術后疼痛等不適多見。
(1)可增加乳制品、蛋、魚肉等高蛋白質攝取,可促進傷口愈合。
(2)每日水分攝取至少2000cc或多吃蔬菜水果,可預防便秘。
傳統疝氣手術飲食保健:
適宜飲食:
清淡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