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CT注意事項
一、檢查前禁忌:
1.檢查前須將詳細病史及各種檢查結果告知CT醫生,如有自己保存的X線片、磁共振片和以前的CT片等資料需交給CT醫生以供參考。
2.對增強掃描者,按含碘對比劑使用要求準備。檢查前4h禁食。
3.去除檢查部位衣物包括帶有金屬物質的內衣和各種物品:如頭飾、發夾、耳環、項鏈、玉佩、錢幣、皮帶和鑰匙等。
4.如作CT增強掃描或兒童、神志不清者,需有健康人陪同。
5.CT增強掃描如用離子型造影劑,需作靜脈注射造影劑碘過敏試驗,20分鐘后無反應,方可進行檢查。
6.1周內不服含重金屬的藥物,不做胃腸鋇劑檢查。已做鋇劑檢查的病人,須待鋇劑排空后;急于作CT檢查者,應在給予清潔灌腸或口服緩瀉藥使鋇劑排完后,再行CT檢查。
二、檢查時要求:
1.檢查過程配合醫生的口令做好動作,不要隨便亂動,以保證造影的清晰度。
2.CT機上配有對講機,在檢查中如有不適,或發生異常情況,應立即告知醫生。
四肢CT包含項目
四肢CT檢查作用
四肢CT檢查作用為是四肢骨關節、肌肉和軟組織病變的檢查。對四肢骨關節、肌肉和軟組織病變或損傷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四肢CT檢查過程
1.平掃 a 肘關節
1 體位和范圍:俯臥位。身體置于床面中間,兩手上舉,手心向上,兩側肘關節盡量靠攏以縮小掃描野。頭先進。根據定位片,包括整個肘關節。 掃描基準線:橫斷面連續掃描。
2 層厚和層距:掃描層厚:3~5mm;層距3~5mm。 窗寬和窗位:軟組織窗,窗位L:30~50HU,窗寬W:200~400HU; 骨窗,窗位L:250~500HU,窗寬W:1000~1600HU。 b 腕關節 1 體位和范圍:俯臥位。身體置于床面中間,兩手上舉平伸,手心向下,兩手盡量靠攏以縮小掃描野。頭先進。根據定位片,包括整個腕關節。 掃描基準線:橫斷面連續掃描。
2 層厚和層距:掃描層厚:3~5mm;層距3~5mm。 窗寬和窗位:軟組織窗,窗位L:30~50HU,窗寬W:200~400HU; 骨窗,窗位L:250~500HU,窗寬W:1000~1600HU。 c 髖關節 1 體位和范圍:仰臥位。身體置于床面中間,兩手臂上舉,雙側大腿內旋,兩足尖并攏。頭先進。自髓臼上方1cm向下連續掃描,包括整個髖關節。
2 掃描基準線:橫斷面連續掃描。
3 層厚和層距:掃描層厚:3~5mm;層距3~5mm。
4 窗寬和窗位:軟組織窗,窗位L:30~50HU,窗寬W:200~400HU; 5 骨窗,窗位L:250~500HU,窗寬W:1000~1600HU。 d 骨盆 1 體位和范圍:仰臥位。身體置于床面中間,兩手臂上舉,雙側大腿內旋,兩足尖并攏。頭先進。自髂嵴向下連續掃描至坐骨下支,包括整個骨盆。 掃描基準線:橫斷面連續掃描。
2 層厚和層距:掃描層厚:3~5mm;層距3~5mm。
3 窗寬和窗位:軟組織窗,窗位L:30~50HU,窗寬W:200~400HU; 4 骨窗,窗位L:250~500HU,窗寬W:1000~1600HU。 e 骶髂關節 1 體位和范圍:仰臥位。身體置于床面中間,兩手臂上舉,雙側大腿內旋,兩足尖并攏。頭先進。自髂嵴向下連續掃描至坐骨大孔。 掃描基準線:橫斷面連續掃描。
2層厚和層距:掃描層厚:3~5mm;層距3~5mm。
3 窗寬和窗位:軟組織窗,窗位L:30~50HU,窗寬W:200~400HU;4 骨窗,窗位L:250~500HU,窗寬W:1000~1600HU。f 膝關節 1 體位和范圍:仰臥位。身體置于床面中間,兩手上舉抱頭,膝關節下略墊高,使關節稍彎曲。足先進。根據定位片,包括整個膝關節。 掃描基準線:橫斷面連續掃描。
2 層厚和層距:掃描層厚:3~5mm;層距3~5mm。
3 窗寬和窗位:軟組織窗,窗位L:30~50HU,窗寬W:200~400HU; 4 骨窗,窗位L:250~500HU,窗寬W:1000~1600HU。
2.增強掃描 對比劑:80~100ml離子或非離子型含碘對比劑。 注射方式:壓力注射器靜脈內團注、分次團注或加壓快速手推團注、分次團注,2~3ml/s。 掃描時間:注射60~80ml后開始連續掃描,必要時在注射對比劑后3~5min作延遲掃描。 掃描程序:參數與平掃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