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疾病百科 > 疾病癥狀 > 前臂
脈搏 檢查
¥3-8
脈搏(pulse)指動脈的搏動。心臟搏動所引起的壓力變化使主動脈管壁發生振動,沿著動脈管壁向外周傳遞,即成脈搏。通常所稱的脈搏系指在手腕橈側捫到的脈搏。
橈骨骨折多發生于遠端,極為常見,約占平時骨折的1/10。多見于老年婦女、兒童及青年。骨折發生在橈骨遠端2~3cm范圍內。常伴橈腕關節及下尺橈關節的損壞。橈骨radius,為前臂雙骨之一,分為一體和兩端。上端形成...
相關癥狀 骨痛 橈骨莖突劇痛 橈骨莖突部局限性疼痛
下尺橈關節的功能是穩定橈骨在尺骨遠端的旋轉。主要穩定因素是:尺側側副韌帶,該韌帶附著于尺骨莖突尖端,止于豌豆骨和三角骨;三角軟骨盤,其附著于尺骨莖突基底到尺骨邊緣和橈骨凹;尺側和后側的尺橈韌帶與關節...
相關癥狀 腕部疼痛 手腕腫痛及掌屈活動受限 腕部腫脹壓痛
橈骨莖突部狹窄性... 疾病
腱鞘炎是指腱鞘因機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無菌性炎性改變。腱鞘炎是骨科常見病,多見于手工勞動者,特別是用手指反復做伸、屈、捏、握操作的人易患此病,一般女性多于男性。腱鞘是肌腱輔助裝置的一種,是肌腱...
1914年意大利外科醫生Monteggia最早報道了這種類型骨折,故稱孟氏骨折。系指尺骨上1/3 骨折合并橈骨頭向前脫位的一種聯合損傷。后來許多學者對這種損傷做了進一步觀察和機理研究,使該損傷概念的范圍逐漸擴大,將橈骨...
潰瘍分枝桿菌感染(mycobacterium ulcerans infection),世界各地都有,主要在熱帶雨林地區。本菌的自然宿主和人類傳播途徑尚不清楚,昆蟲可能是傳播媒介。皮損好發于前臂及小腿。起初為堅實無痛性皮下結節,破潰后形成壞死...
蓋氏骨折(Galeazzi fracture)為橈骨中下1/3骨折合并下尺橈關節脫位,曾有許多稱謂。早在1929年法人稱之為反孟氏骨折,其后還被稱為Piedmont骨折,Compbell則稱之為fracture of necessity(必須骨折),因其確信此種損傷必須手術治療。 ...
巴頓骨折,橈骨遠端關節面縱斜向斷裂、伴有腕關節半脫位者稱為巴頓骨折,系J.R.Barton于1838年首次描述,故名。
月狀骨形狀特殊,掌側寬背側窄。近端與橈骨形成關節,遠端與頭狀骨、一小部分鉤骨形成關節,橈側與舟骨、尺骨與三角骨形成關節。脫位后完全移向掌側,月狀骨的血運,來自前韌帶和后韌帶。
引起手部掌面尺側疼痛的因素很多。當人們摔倒時,多以手腕過伸、手掌尺側著地為主,可致掌部尺側損傷。使用重錘或氣鉆的工人易發生手掌小魚際區損傷。這些損傷可致鉤骨鉤或豌豆骨骨折,豌豆骨、三角骨脫位,月三...
此種骨折在前臂骨折中僅次于橈骨遠端骨折而居第2位,且治療較為復雜,預后差;為臨床上的難題之一,應加以重視。
1951年,Seyffarth首次報道了旋前圓肌綜合征(round pronator syndrome),17例病例均為正中神經通過旋前圓肌或指淺屈肌時神經受到卡壓所致。當時其描述的旋前圓肌綜合征并非都為旋前圓肌卡壓,因此,臨床命名并不確切。然而,...
早在1883年,就有人認為橈神經或橈神經分支的卡壓可能是引起網球肘的原因之一。1905年,Guillain報道了1例病例,一位管樂師因前臂反復的旋后和旋前,引起骨間后神經卡壓。以后,對骨間后神經卡壓的病例不斷有臨床報道...
最受關注的疾病
最近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