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疾病百科 > 疾病癥狀 > 尿道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指病原體在尿路中生長繁殖,并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組織而引起的炎癥,是細菌感染中最常見的一種感染。尿路感染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腎盂腎炎,下尿路感染...
尿道炎(urethritis)是指尿道黏膜的炎癥,是一種常見病,多見于女性,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非特異性尿道炎和淋菌性尿道炎,后兩種臨床表現類似,必須根據病史和細菌學檢查加以鑒別。多為致病菌逆行侵入尿道引起。
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NGU)是指由淋菌以外的其它病原體,主要是沙眼衣原體、尿素分解支原體所引起的尿道炎。本病目前在歐美國家已超過淋病而躍居性傳播疾病首位。我國病例亦日益增多,成為最常見的性...
尿道結石臨床并不多見。多數來源于膀胱及膀胱以上的泌尿系統,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或膀胱結石。結石在排出時可停留在尿道或嵌頓于前列腺部尿道、舟狀窩或尿道外口。少數繼發于尿道狹窄、尿道閉鎖、異物或尿道憩...
泌尿及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稱為支原體尿路感染。支原體(Mycoplasma)是一群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目前所知能獨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近來,生殖器支原體(M.genitalium,MG)的致病性引起了重視。
泌尿生殖系支原體... 疾病 (泌尿生殖系統支原...)
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和新型選擇培養基的不斷出現,支原體的新種類隨之增多。迄今,能導致人類性傳播疾病(STD)或寄生于人類泌尿生殖道的支原體有解脲支原體(mycoplasma urealyticum)、人型支原體(mycoplasma hominis,MH)、生殖...
無論是女性還是男性,進入老年期后,患尿路感染的機會均會增加。據統計,70歲以上尿路感染發病率高達33.3%,80歲以上的老人可高達50%。老年人一旦患有尿路感染,往往纏綿不去,不易治愈,嚴重者還可引起腎功能衰竭、...
尿道狹窄是指尿道任何部位的機械性管腔異常狹小,使尿道內阻力增加而產生的排尿障礙性疾病。多見于男性。按病因可將尿道狹窄分為先天性尿道狹窄、炎癥性尿道狹窄、外傷性尿道狹窄3大類。由于增生的纖維組織代替...
相關癥狀 急性尿潴留 泌尿道狹窄 尿道內口呈漏斗樣改變 尿分叉 尿道口粘連
通過腎臟實質的血液,經腎臟的過濾作用,將血液中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和一部分水分形成尿液,經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通常說的尿路,即指從腎盂到尿道外口這一段尿液引流和排出的途徑。在這途徑的任...
國際尿控協會(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提出的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定義為:腹壓的突然增加導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不是由逼尿肌收縮壓或膀胱壁對尿液的張力壓引起的。其特點是正常狀態下無遺尿,而腹壓突...
毛滴蟲病(trichomoniasis)是由毛滴蟲(trichomonias)引起,寄生人體的毛滴蟲有三種:陰道毛滴蟲(trichomoniasis vaginalis),人毛滴蟲(T.hanims)和口腔毛滴蟲(T.tenax);分別寄生于泌尿生殖系統、腸道和口腔,與皮膚病有關的是陰道毛滴蟲,...
相關癥狀 外陰燒灼刺激感 排尿時外陰灼熱、瘙癢或疼痛 白帶增多 急性陰道感染
尿道癌屬于尿道上皮腫瘤,臨床上比較少見。大約50%的尿道癌繼發于膀胱,輸尿管或腎盂移行上皮癌。原發尿道癌比較少見,主要發生在女性。男性尿道癌大多數系40歲以上,女性尿道癌多見于中老年人。
尿道肉阜(caruncle of urethra)又稱尿道肉芽腫或血管性息肉,是女性尿道末端良性的息肉狀贅生物,常位于尿道口的后方。是女性常見的尿道疾病。其發生可能與外陰部慢性炎癥刺激、雌激素水平嚴重降低、局部黏膜下靜脈曲張...
女性尿道綜合征是指有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但膀胱和尿道檢查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的一組非特異性癥候群,多見于已婚的中青年女性。常由于尿道外口解剖異常(如小陰唇融合、尿道處女膜融合,處女膜傘等)、尿道遠端...
泌尿及生殖道衣原體感染稱為衣原體尿路感染。衣原體所致的非淋球菌性尿路感染主要由性交傳播,潛伏期1~3周。感染特點為男性常感尿道刺癢及排尿微痛,可有尿頻、尿急、尿道口紅腫和少量黏性分泌物溢出。
最受關注的疾病
最近瀏覽